焦炭 终端开启旺季预期 发表日期:2023/3/10 9:08:24 期货日报 回顾2月,焦炭现货暂稳运行,期货探底回升。2月中上旬,矿方报价坚挺,焦炭入炉成本较高,延续亏损,叠加终端需求复苏缓慢,钢厂复产节奏比上游慢,以按需采购为主;焦企出货不畅,对钢厂的提涨迟迟未能落地,市场信心不足,期现货回落。 2月中旬以后,终端信心开始回升,钢材表需改善,吨焦利润由亏转盈,叠加矿区限产预期增加,同时下游消耗前期库存后释放一定采购需求,焦煤呈现供需偏紧格局,煤价探涨,焦炭下方支撑上行,出货好转,期货拉涨。现货方面,由于钢材价格高位反复,钢厂利润仍有待提升,焦钢博弈仍在继续。 2月末至3月初,钢材成交好转及焦钢厂利润修复,焦煤需求改善,叠加***前煤炭供应收缩,煤价探涨,焦炭现货下方支撑增强。不过终端旺季需求仍有待验证,加上近日美联储主席再放偏鹰派言论,市场存在激进加息担忧,大宗商品承压,整体宏观情绪有所降温,盘面延续振荡运行。综合来看,钢材消费有一定韧性,至3月中下旬终端将进入旺季行情,提振原料成交,焦炭开始进入供需两旺格局。 焦企开工持稳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焦企产能利用率为72.5%,较2月同期增长0.1%。产能介于100万—200万吨的焦化企业开工率为68.40%,较2月同期增加1.30%;产能小于100万吨的焦企开工率67.70%,较2月同期增加2.30%;产能在200万吨以上的焦化企业开工率为80.90%,较2月同期减少2.20%。2月中上旬,由于前期煤价坚挺,炉料成本压力大,焦企无提产意愿;中下旬,煤矿小幅累库,部分煤种价格小幅下调,且下游回暖,焦企出货好转,利润修复。但随着煤矿安全监管趋严,焦煤线上竞拍、流拍比例下降,煤价再度小幅探涨,焦企利润再受挤压,焦钢博弈持续良久仍无结果,焦企开工持稳。 3月6日,中焦协市场委员会以视频方式召开市场分析会,多地焦化企业参与会议,各企业一致认为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延长结焦时间,降低负荷,限产建议在30%左右;同时,减少或停止高价煤炭的采购,降低成本,根据市场变化双方协商确定焦炭价格。受煤价挤压,焦炭目前仅仅略有盈利,在下游需求回暖、铁水产量回升的情况下,此举将加速焦炭提涨落地进程。 钢厂开工略增 截至2月24日,据机构统计,全国247家样本钢厂的焦炭库存为660.64万吨,较1月增加20.88万吨;全国230家样本独立焦化厂的焦炭库存为69.3万吨,较1月减少20.1万吨。 焦钢厂焦炭总库存为729.94万吨,较1月增加0.78万吨。2月,焦钢厂库存持续增加,主要是钢厂陆续复产,高炉产能回升,厂内连续进行补库,目前库存为仅次于2022年的高位。但从往年情况来看,焦钢厂的焦炭库存一般会在3—4月有一波增长,主要是终端进入旺季,钢厂利润回暖释放加大补库需求。 2022年主要是各地经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产业链整体有一定承压,因此厂内库存季节性影响不太显著。2023年我国发展预期目标较为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5%左右,预计今年终端旺季消费特征将较为明显,受下游正反馈带动钢厂补库增加。 钢厂开工和高炉产能预计稳中有增。元宵节后,钢厂开工明显回升,截至2月27日,机构统计247家钢厂2月共新增复产高炉50座,涉及日均铁水产能15万吨/天。共检修20座高炉,涉及日均铁水产能8万吨/天,检修多数是出于常规检修,其中9座高炉尚未复产,涉及产能约4万吨/天。3月有12座高炉计划复产,涉及产能约4.1万吨/天;有3座高炉计划停检修,涉及产能约1万吨/天。若按照目前统计到的停复产计划生产,预计3月日均铁水产量238.5万吨。 2月,终端需求逐渐释放,市场活跃度提升,钢材表需求回暖,中下旬钢价有小幅反弹,且钢材社会总库存下降,带动钢厂生产积极性较高。3月初迎来***,但钢厂开工仍呈现小幅上涨,结合往年数据来看,这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前后高炉产能变动不大,3月的钢厂产能上限主要看检修和各厂环保限产举措的影响。整体来看,开工率下方存在旺季需求的支撑,上方受检修减产计划***,在钢厂利润预期向好的情况下,预计接下来钢厂开工或稳中略增。 钢厂利润好转 截至3月3日,机构调研247家钢厂数据显示,钢厂盈利率42.86%,环比增加8.66%,2月下游复工以来,随着建材成交好转,钢价振荡反弹,钢厂利润整体呈现修复回升。 3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对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充满信心,一方面是疫情影响弱化,市场供需得到较好释放;另一方面是市场预期叠加政策落实,各方面稳中向好。今年春节较往年提前不少,2月终端项目已经开始陆续开工,叠加近两周钢材社会库存均逐渐减少、铁水产量也小幅增加,3月复产进度有望优于往年情况。虽然目前政策释放利好不及市场预期,盘面交易热度有所回落,但从库存和产量数据可以看出市场对后续行情还是信心较强,随着旺季预期落实,3月钢厂利润将继续稳步上升。
煤炭消费占比微升并非开倒车 发表日期:2023/3/9 8:54:41 经济日报 一则煤炭消费量上涨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2022年煤炭消费量增长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这也是近十年来国内煤炭消费比重***出现回升。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出现回升,是意味着在“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开倒车”吗? 回答是否定的。作为全球***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同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积极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大国贡献。随着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推进,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已经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个百分点,期间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快的时期。显然,我国推动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短期煤炭消费占比提升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其一,乌克兰危机引发全球能源局势动荡,能源价格飙升。天然气是更为清洁的化石能源,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天然气对煤炭消费进行部分替代,天然气消费保持了连年增长。乌克兰危机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并推高了全球天然气价格。受此影响,去年我国进口天然气总量大幅下降,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也同比下降1.7%,这也是近二十年来年度天然气消费量***下降。这一变化导致天然气国内能源消费占比同比下降0.4%,同时,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占比得到了提升。 其二,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总体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尚未与能源消费脱钩,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能源供给不足依然是重要的安全隐患。2022年7月和8月,天气因素叠加经济恢复增长,全国有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作为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电源,紧急情况下,煤电依然是我国***有力的保供电源。在降水明显偏枯的2022年三季度,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9.2%,较好地弥补了水力发电量的下滑,充分发挥了兜底保供作用。 另外,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到先立后破。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大幅跃升,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煤电,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依然较低。同时,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缺点,也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新能源短期内不足以担当主力电源。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不足,电网智能化改造有待提升的情况下,能源转型过程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力系统都需要稳定性更强的煤电予以支撑。 其三,新能源快速替代煤电带来的系统成本提升问题也常常被忽略。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新建光伏、风电项目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但新能源平价上网不等于平价利用,还需要考虑因新能源消纳而增加的电力系统成本,比如,火电灵活性改造成本及运行增加的能耗成本、配套建设的储能成本、电网改造成本等。研究表明,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超过15%之后,电力系统成本将大幅上涨。德国、英国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其电价水平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过于激进的能源转型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消费占比短暂提升,并不会改变我国长期能源结构优化的趋势。公报显示,2022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上升0.4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1.6%,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8%,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这些实打实的数字都意味着,我国在发展清洁能源、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小的波动不改大的方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路途中的挑战不会少,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必胜的信念达成历史赋予我国引领世界能源变革的使命。(经济日报 王轶辰)
2023年1-2月中国出口钢材1219万吨,同比增长49% 发表日期:2023/3/7 15:58:30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3月7日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219.0万吨,同比增长49.0%,出口单价为1228.7元/吨,较上年同期减少207.2美元/吨。 1-2月中国累计进口钢材123.1万吨,同比下降44.2%,进口单价为1742.5美元/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71.3美元/吨。 1-2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9419.6万吨,同比增长7.3%,出口平均价是106.3美元/吨,较去年同期降低14.3美元/吨。(海关总署)
央行开展70亿元逆回购操作 1月中旬以来***降至百亿元以下 发表日期:2023/3/7 8:36:09 证券日报 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操作利率保持2%不变。鉴于当日有336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3290亿元。 此次70亿元逆回购操作规模,是央行自1月11日以来***降至百亿元以下。同时,3月份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呈逐步缩减趋势。2月28日至3月3日,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分别为4810亿元、1070亿元、730亿元、180亿元。 与逆回购操作规模缩减相呼应的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的缓解。今年春节假期过后,流动性持续偏紧。尤其是进入2月份后,受年初信贷投放节奏较快、地方债发行前置、税期扰动等因素影响,资金面有所承压。判断流动性松紧的重要指标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在2月份大多数时点都处于政策利率(2%)上方,2月28日甚至走高至2.4209%,月内均值达2.11%。 为平滑流动性波动,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并加量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随着央行流动性投放力度加大、扰动因素影响减弱,以及月末时点的跨越,资金面压力有所缓释。3月1日至3月3日,DR007分别为2.0887%、1.9972%、1.9245%。截至3月6日17时,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为1.8253%。 与此同时,央行3月份以来公开市场操作由2月末两日的净投放转向净回笼,这在部分机构的预料之中。国泰君安证券研报在展望3月份资金面时预计,鉴于2月份税期已过,开工率持续修复下M0回流,以及《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的表述,央行很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短期资金,逆回购规模将有所下降。 中信证券***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3月份由于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基本不存在流动性缺口,但由于财政支出通常集中在月末,因此月内其他时点资金面仍有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报告》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流动性大幅宽松场景或难再现,但资金利率中枢基本完成回归政策利率附近的过程,后续资金进一步收紧的概率较低。 “考虑到3月份流动性缺口情况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态度,预计后续还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控制货币的投放与回笼,不排除在资金面较为紧张的时点适时动用降准工具。”明明说。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的表述,也让市场对降准的预期有所升温。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谭逸鸣认为,降准的概率在提升,3月份至4月份或存在一次降准,幅度可能在0.25个百分点。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修复延续性仍待进一步观察,货币政策仍需维持有利于宽信用的环境。另一方面,在宽信用持续推进下,资金面仍将延续承压。 前述研报预计,一季度信贷扩张将大概率持续,“2月信贷小好、3月信贷大好”的情景很有可能出现,叠加3月份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大,银行仍缺乏中长期稳定资金,MLF大概率延续超量续作,但不排除后续降准的可能性。(证券日报)
物流保通保畅: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发表日期:2023/3/6 8:37:53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数据显示,3月4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3月4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135.8万吨,环比增长1.29%;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31.11万辆,环比下降5.68%;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61.7万吨,环比下降2.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4万标箱,环比下降5.5%;民航保障航班13289班(其中货运航班608班,包括国际货运航班398班,国内货运航班210班),环比下降7.3%;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28亿件,环比下降4.4%;投递量约3.49亿件,环比下降1.7%。(央视新闻 曹丹 郭威)
【PMI】2月份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为55.0% 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 发表日期:2023/3/3 10:02:55 财新传媒 据财新传媒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份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为55.0%,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为2022年9月以来新高,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此前公布的2023年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6%,较前月上升2.4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六个月的收缩。两大行业景气度抬升,拉动当月财新中国综合PMI上升3.1个百分点至54.2%,为2022年下半年以来***高。 2月生产、需求和就业悉数扩张,企业家乐观情绪高企,服务业呈现出更强的恢复势头,显示疫情“过峰”后,经济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修复期。不过,疫情影响重大深远,目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完全正常化尚需时日。中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收入和预期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一段时期,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还应更多着力于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市场预期。 从分项数据看,服务业供求继续扩张。受益于疫情管控指施的调整,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分别上升逾2个百分点。外需同样得以提振,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2019年5月以来***高值。企业普遍反映,防疫措施放开对经营活动的阻扰减少,有助于提振经营与需求。市况改善,新订单增加,促使企业四个月来***增加用工,就业指数升至荣枯线上方并刷新2020年12月以来新高。当月积压业务量指数有所放缓,部分样本企业提到,业务效率因防疫***放开有所提高,但是新业务增加也导致积压工作量有所上升。 价格方面,2月服务业经营成本涨幅温和,企业普遍表示用工、原料和办公用品费用上涨。但受制于市场仍处于恢复期的现实,收费端提价空间较为有限。2月服务业界的信心度虽然较1月近12年的高点轻微回落,但仍保持强劲。企业家认为,随着经营状况进一步恢复正常,顾客需求将继续复苏,推动未来数月经营活动的增长。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发表日期:2023/3/2 8:22:47 新华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壮大巩固优势产业、如何促进智能制造及绿色发展等社会关切热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逐一解答。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据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介绍,如今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我国已成为全球***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7万多家。 “在我国工业规模稳步壮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金壮龙表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 与此同时,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行,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据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已建成全球规模***大、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工业起到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意义深远。”金壮龙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着力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 “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趋势,加快工业绿色化低碳发展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去年以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持续推动钢铁、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今年工信部计划对3000家工业企业进行节能监察,完成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加强废钢、废纸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2023年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 技术创新赋能绿色新动能。据介绍,我国将推进内河船舶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升级,***提升光伏、锂电供给能力,推动智能光伏在工业、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氢能、环保装备等产业,推动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辛国斌表示,自2012年我国出台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近1600万辆。 辛国斌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持续支持技术创新,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促进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和行业开放发展。”他说。 稳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我国已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持续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主要从四方面入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金壮龙介绍说,我国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行绿色制造。 二是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当前,我国高铁、船舶、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领域已形成特色优势,个人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一批中国制造名片,培育一批世界***企业。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我国将持续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崭新应用场景。 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推进6G技术研发。 金壮龙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立足国内大循环,也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中外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服务和保障。(新华社 高亢 王聿昊)
陕西略阳钢铁产能置换方案和产能出让方案公告 发表日期:2023/2/28 16:49:15 陕西省工信厅 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要求,现将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钢铁产能出让情况和钢铁产能置换方案予以公告,欢迎社会公众进行监督。 附件: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钢铁产能置换方案、产能出让方案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2月28日
广西翅冀钢铁钢铁产业升级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公告 发表日期:2023/2/28 8:31:42 广西工信厅 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要求,现将梧州市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钢铁产业升级项目产能置换方案予以公告,欢迎社会公众监督。联系电话:0771-8095115。
【政府债券】1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435亿元 发表日期:2023/2/27 12:15:18 财政部 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全国发行新增债券625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46亿元、专项债券4912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1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3亿元、专项债券74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43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49亿元、专项债券4986亿元。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6.6年,其中一般债券9.4年,专项债券18.7年。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12%,其中一般债券2.97%,专项债券3.16%。 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35亿元,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28亿元、安排财政资金等偿还本金7亿元。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730亿元。截至2023年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701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5344亿元,专项债务211674亿元;政府债券355395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623亿元。截至2023年1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8.5年,其中一般债券6.2年,专项债券10.1年;平均利率3.38%,其中一般债券3.38%,专项债券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