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调研:国内主要钢企高炉开工率继续下降 https://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22/7/15 18:55:51 兰格钢铁 兰格钢铁全国主要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第331期):2022年7月15日,兰格钢铁网调查的全国160家主要钢铁企业中,有69家钢厂143座高炉进行检修,比上周增加9座(本周新增高炉检修11座,新增复产高炉2座);检修高炉容积为149360立方米,按容积计算主要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为77.48%,比上周降1.34%。剔除淘汰落后产能、产能置换已拆除钢铁企业的高炉数量后,样本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为83.77%,比上周降1.42%。
克强:推动经济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发表日期:2022/7/15 8:21:38 人民日报 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会上,苏剑、伍戈等专家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从事跨境电商服务的敦煌网公司、从事产业园运营服务的北京联东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发了言。 李克强说,二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4月主要指标深度下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困难挑战。我们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举措,按照已确定的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措施等,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主要经济指标跌幅收窄,6月经济企稳回升,这极为不易。但经济恢复基础不稳固,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推进改革开放,齐心协力在三季度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李克强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应对好两难多难问题,既稳增长,又防通胀、注意防输入性通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既要有力,尤其要加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力度,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时间才一个多月,还有相当的实施空间,要继续推动政策落地和效果显现。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动力源、就业顶梁柱。要逐条梳理助企纾困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见效。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主干道、微循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稳定市场预期。通过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工作,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扎实保障民生。我国物价总体平稳,为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稳定我国经济大盘提供了支撑。稳定粮食能源价格是稳物价的关键。要在夏粮增产丰收基础上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当前正值电力迎峰度夏,要进一步提升煤炭电力稳定供应能力,坚决防止拉闸限电。 李克强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用改革举措解难题,坚持依法行政。用市场化可持续办法扩消费,消除制约有效投资的障碍。统筹兼顾,防止单打一、一刀切、层层加码。继续扩大开放,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人民日报)
二季度河南钢材等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回落 发表日期:2022/7/15 8:29:05 大河网 7月14日,记者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二季度以来,河南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回落,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调。 钢材价格先涨后降 较上年同期明显降价 二季度以来国内外铁矿石供应持续增加,特别是受美国大幅加息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明显回落,年内***大跌幅已接近四成。国内受南部强降雨和北部高温天气影响,地产、基建对钢材需求不及预期,钢铁企业库存处于高位、陆续开始检修,钢材价格自4月下旬开始持续下行,6月份降势加快、降幅扩大。全省三种钢材(螺纹钢、线材、热轧中厚板)平均价格4月、5月、6月环比分别上涨2.84%、下降2.65%、下降5.28%,三种钢材6月份全省均价为4879元/吨,较3月份下降5.17%、较上年同期下降9.72%。目前在政策、气候、市场、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钢材市场价格短期内大概率保持下行态势。 动力煤价格先降后涨 国家及部分煤炭主产区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陆续制定落实,叠加用电淡季影响,4月份河南动力煤价格震荡回落,但随着高温天气到来,用电负荷加大,动力煤需求增加,5月份开始动力煤价格持续上涨。省内动力煤现货出矿均价4月、5月、6月环比分别上涨8.07%、下降6.09%、上涨5.74%;省内动力煤6月份现货出矿均价(含税不含运费、折5000大卡)为1077元/吨,较3月份上涨7.32%、较上年同期上涨96.89%。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动力煤需求旺盛,市场煤价格大概率保持高位,但随着河南中长期合同价格合理区间试运行开始,中长期合同价格有望回落,对市场煤上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作用。 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海外市场整体呈现通胀水平高企、加息预期升温和经济增速回落等特征,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调,受国际价格传导,加之国内需求相对低迷,二季度河南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回落。基于通胀高企、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考虑,美联储加息节奏仍将持续,全球资产价格继续承压,短期内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大河网)
欧盟“碳关税”对我国钢铁工业影响几何? 发表日期:2022/7/14 8:14:29 中国矿业报 2020年我国提出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对生产、消费、技术、经济、能源体系的历史性***。 聚力“双碳”战略的推进落实,中国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1”及“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明确提出五年目标及主要行动。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政策制度体系,细化明确碳交易规则与流程,不断激发和增强碳市场活力。2021年,发电行业成为***纳入我国碳市场的行业。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整体运行平稳,企业减排意识不断提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 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从多方面开展建设工作。一是扩大市场覆盖面,从单一行业扩大到其他重点排放行业;二是尽快推动纳入投资机构进入碳市场;三是加快推动企业提升碳管理能力,建立碳管理体系;四是加快国内碳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创新;五是推动一级市场、分配市场更加市场化运行;六是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和其他市场的一些联动。因此,应将开展碳资产管理作为下一步主要工作。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及趋势 从发展地位来看,我国钢铁是工业的重要粮食、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的重要支撑。其主要具有五大发展特征:***,强大的中国钢铁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中国钢铁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中国钢铁可以让世界更美好;第四,中国钢铁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第五,中国钢铁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处于加速重组、强化环保、低碳发展三期叠加的历史阶段,正在往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将以数字驱动、技术***、绿色协同为三大趋势,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碳市促进、国际合作、标准引领为五大支撑,以低碳为统领重塑发展新格局。 从钢铁市场来看,目前中国人均历史累计产钢量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钢铁产品始终坚持以满足国内经济建设需求为主,少量出口钢材产品可以通过参与全球竞争,促进国内钢材产品质量提升。 “十三五”以来,中国钢材消费保持高位,钢铁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行业效益显著提高。当前,中国钢铁工业正在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支撑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重要的基础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从发展趋势来看,《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为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定向指路,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资源保障、供给质量五方面提出发展目标,并具体部署了以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为首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将以良好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为基础,牢牢把握资源保障和产品质量两大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以及标准认证,***提升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 欧盟“碳关税”对我国钢铁工业影响研判 欧盟“碳关税”政策对中国钢铁工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贸易方面。中国以长流程炼钢为主的钢铁企业,将面临对欧盟钢铁出口成本上升、价格优势缩小、产品竞争力下降等挑战。短期来看,欧盟“碳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中国对欧盟钢铁出口量下降;长期来看,能够促进中国钢铁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重塑产品出口低碳竞争力。 二是竞争力方面。中国钢铁工业以满足内需为主,而且基础雄厚、市场广阔,欧盟“碳关税”政策对中国钢铁整体影响有限。但是,其对中国出口欧洲的钢材产品竞争力会造成一定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贸易壁垒,削弱中国钢材产品竞争优势,影响下游市场需求。 三是低碳发展方面。欧盟“碳关税”政策将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开展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加快纳入全国碳市场步伐;有助于全行业摸清碳排放家底,提升碳排放统计和管理能力;并将助推中国钢铁通过市场化机制进行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低碳***,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四是产业结构方面。欧盟“碳关税”政策将促进中国钢铁产业技术绿色低碳升级,尤其是在高碳排放的炼铁环节,行业和企业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炼铁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氢冶金技术将成为未来行业深度降碳的重要路径。此外,还将有效推动中国钢铁炼钢工艺流程结构调整,促进电炉炼钢比例进一步提升。 五是标准及认证方面。欧盟“碳关税”政策将使中国钢铁企业对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以及低碳产品评价方面的标准需求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尚未发布实施相关标准,一些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此外,中国钢铁的下***业也愈加关注钢材产品碳排放量,对开展钢铁产品碳排放认证工作的需求不断扩大。 六是下游产业链方面。受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产品贸易结构等影响,中欧间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高度不对称。欧盟“碳关税”政策将使中国钢铁下游产业链成本增加、外贸竞争力削弱。(中国矿业报)
粗钢旬产】7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继续下降 发表日期:2022/7/13 11:36:15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7月上旬重点钢企生铁日均产量191.55万吨,旬环比下降2.09%,同比上升2.98%;7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207.48万吨,旬环比下降1.98%,同比下降2.94%;7月上旬重点钢企钢材日均产量197.31万吨,旬环比下降9.36%,同比上升0.52%。
兰格期现午报:期货低位运行 现货继续走弱发表日期:2022/7/13 11:49:55 兰格钢铁 13日,螺纹期货2210开盘3900收3885,***高3941***低3857跌112跌幅2.80%;热卷2210开盘3900收3899***高3947***低3864跌110跌幅2.74%;铁矿石2209开盘700午收712,***高724***低693跌9跌幅1.25%;原料焦炭2209开盘2740收2736,***高2809***低2725跌98.5跌幅3.48%; 现货方面:今日国内市场价继续走弱,具体为 北京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20元,降20元; 杭州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60元,降40元; 西安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90元,降10元; 武汉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80元,稳; 成都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90元,降30元。 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显示,截止发稿,全国十大重点城市25mm三级螺纹钢均价为3968元,较上个交易日价跌64元。
产业链负反馈下 钢材市场悲观情绪再起 发表日期:2022/7/12 8:35:18 期货日报 继上周五夜盘大跌后,今日钢材期货盘中继续走低,下探至近两年新低,带动整个黑色系出现全线下跌。其中,螺纹钢主力2210合约日内***低跌至3971元/吨,热卷主力2210合约下探至3986元/吨,触及20个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现货市场价格同样走低,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黑色组组长汤冰华认为,近期黑色商品大幅下跌的主要驱动在于目前中游库存压力较大,尤其是钢坯库存明显高于历年同期。 “昨日的行情类似6月20日,均是通过周末钢坯价格的大跌,影响市场情绪,带动周一螺纹盘面大幅调整。此外,近期全国多地出现疫情,有再次扩散的风险,需求回升的不确定增大。因此,钢材现货虽已亏损或微利较长时间,且长流程开始大幅减产并降低废钢添加量,但淡季持续去库仍未能对冲当前需求弱势的利空,产业链的负反馈也在持续。”汤冰华表示。 在东证期货产业部分析师李轩怡看来,黑色系持续下行的首要原因是当前黑色依旧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库存处于高位。“目前减产主要以钢厂主动减产为主,而非行政性减产,因此,在利润恢复后,减产行为将难以为续。由于减产的力度不足,供给压力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黑色依旧承压向下。”她说。 此外,李轩怡表示,当前部分省市的疫情有反弹的趋势,市场对下半年需求恢复的程度较为担忧。同时,当前处于极端高温天气,开工情况不容乐观。且美国通货膨胀依旧处于高位,本周有75个基点的加息预期。地缘政治与能源危机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引发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和恐惧。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钢材现货供需已出现一定幅度的好转。据汤冰华介绍,目前螺纹产量大幅下降,相关数据显示,较二季度均值已减少45万吨/周,同时成交弱改善,但并不稳定,库存持续减少。下游房地产销售近两周同比降幅收窄,汽车销售量在疫情好转后明显回升。但市场心态依然谨慎,主要是需求回升的持续性一般,同时库存压力较大,贸易商仍急于去库,缓解资金压力,而房企资金问题未有效解决,也导致市场对钢材需求预期较为谨慎。 事实上,4月份以来,黑色系一直处于弱现实和强预期的博弈当中。在汤冰华看来,长期而言,下半年黑色止跌走强的关键在于产量需大幅下降,并维持低位。目前需求应该已逐步见底,后续在基建实物投资落地的带动下有望小幅好转,但需求的弱改善,不足以减轻当前库存压力,因此需要钢材产量下降,从而使淡季库存持续减少,并在进入旺季前,库存能降至正常值以下。同时,国内疫情发展也较为关键,近期多地疫情反弹使终端需求的恢复再次受阻,下半年消费旺季,若疫情仍未完全结束,则会继续***钢材需求改善。 “从下半年看,钢材市场依旧面临着内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过剩铁水再平衡的问题。”李轩怡表示,短期内黑色行情扭转的关键因素依旧在于需求的转好、重建供需平衡、稳定价格。(期货日报)
6月份金融数据强劲增长 信贷结构明显改善 发表日期:2022/7/12 9:03:18 金融时报 人民银行7月11日发布的***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万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11.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创下近6年以来***高。 对于6月末M2同比增速高位上行,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月贷款多增推高存款派生,以及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经济活动回暖、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货币创造活跃提升。在经济修复、企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加、楼市有所回暖的背景下,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1.2个百分点至5.8%。 从6月单月情况看,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7万亿元。 6月信贷、社融大幅冲高,远超市场预期。王青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6月宏观经济修复势头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升;二是国务院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加速落地,政策性金融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助推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三是6月专项债发行迎来历史高峰。 “6月金融数据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结构也有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升,票据冲量现象缓解。这表明,伴随经济转入修复过程,银行风险偏好改善,向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的意愿有所提升。”王青表示,在政策发力和疫情缓和共同作用下,6月信贷、社融及M2增速都在上扬,这将为下半年经济较快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均多增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环比多增9200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带动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至11.2%。 受季末冲量影响,6月贷款环比多增属季节性现象,但从同比来看,多增近7000亿元,并创下历史同期***高新增规模。王青表示,这表明在近期监管层反复要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背景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总量功能正在充分发挥。 从企业贷款看,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多增8946亿元,同比逆转上月少增局面,大幅多增6130亿元。周茂华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加反映企业信心在加快回暖。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受控,及时疏通物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一系列保供稳价、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 王青进一步表示,这一方面受益于政策面鼓励银行加大对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更为重要的是,以政策性银行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为代表,金融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配套融资需求相应增加;同时,伴随经济转入修复过程,制造业投资也会保持较快增长,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需求增加。 居民贷款方面,6月以消费贷和经营贷为主的居民短贷同比多增782亿元,多增规模较上月进一步扩大。周茂华表示,6月居民短期新增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居民生活加快恢复,带动消费需求明显回暖。 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则由5月的1047亿元大幅反弹至6月的4167亿元,同比虽继续少增,但少增幅度较上月大幅收敛。周茂华对此表示,这显示楼市在稳步回暖,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回暖。王青表示,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前期以房贷利率“双降”为代表的各项稳楼市政策叠加效应显现,加之疫情防控期间积压的需求释放,以及半年末房企加速推盘冲业绩等因素带动楼市边际回暖。 三大因素拉动社融强劲反弹 6月新增社融5.17万亿元,环比多增2.38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3个百分点至10.8%,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快增速。 对于6月社融强劲反弹,周茂华表示,主要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量推动。一方面,经济活动稳步回暖,带动信贷融资需求回暖;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量大,反映宏观政策加大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力度。 其中,专项债方面,由于财政部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突破万亿元,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多增5602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 另外,王青还表示,表外票据融资也是6月社融反弹的拉动项之一。6月企业以商业票据应对往来款项支付的规模依然很高,表明疫情冲击后企业现金流仍然较为吃紧,加之当月票据利率走高,贴现量增幅不及开票量,共同带动新增表外票据融资回正,环比多增2133亿元,同比多增1286亿元。(金融时报)
多项指标创纪录 铁路货运发送量持续高位运行 发表日期:2022/7/11 9:04:10 经济日报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发送19.46亿吨,同比增加1.02亿吨、增长5.5%,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指标创造历史纪录。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连创历史新高的铁路货运供给能力。今年以来,铁路投资保持稳定,郑渝高铁襄万段、济郑高铁濮郑段、和若铁路、北京丰台站等新线新站开通运营,铁路客货运能力均有较大提升。铁路部门发挥全国铁路“一张网”和集中统一调度指挥的优势,统筹运用线路、机车、车辆资源,充分运用配合防疫部分客车停开释放出的运输能力,深入开展货运增量大会战攻坚战,***大限度扩充铁路货运能力,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为稳住经济大盘、助力复工达产提供充足铁路运力。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日均装车完成17.8万车,同比增加1万车、增长5.9%,单日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装车数、卸车数等多项指标屡次刷新历史纪录。 作为大宗物资运输的主力,铁路部门坚决守住底线,持续开展电煤保供行动,对电煤运输需求做到“充分满足、应装尽装”,用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主要通道能力,加大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等主产区煤炭外运力度,浩吉、唐包、瓦日铁路煤炭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9.5%、13.6%、25.6%。针对部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情况,先后下达15批电煤保供调度令,对13省272余家电厂实行精准保供,解燃“煤”之急。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0.4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电煤6.9亿吨,同比增长9.1%。截至6月30日,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6464万吨,可耗天数25.4天,保持较高水平。 此前,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交通运输受阻,尤其是公路运输出现梗阻。为此,铁路部门坚持靠前服务、主动对接,保供稳链畅通***。通过与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动态掌握运输需求,精心制定物流方案,科学调配运力,开辟绿色通道,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实行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卸车,强化两端接驳,确保快速送达,畅通物流循环,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急需。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粮食、化肥等涉农物资8826万吨,同比增长15.9%。***完成援港、援沪、援吉运输任务,采用定制专列、高铁快运及行李车等运输方式,将防疫、生活物资及时运抵重点城市,有效缓解了供应紧张局面。 在数量逆势上升的同时,铁路货运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通过积极推动“公转铁”运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紧密衔接公路、海运、内河等交通运输方式,铁路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大大增强。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41702车、发送1508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9.9%、19.7%,铁水联运完成5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1%。铁路货运业务完成数字化转型,95306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保持稳定运行,累计网上办理货运业务2500万单,涉及货物19亿吨。 在力保国内运输稳定的同时,铁路部门还积极推动国际联运稳中有进,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统筹用好西、中、东通道能力,积极推进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扩能改造,与沿线各国铁路部门加强合作,开辟了进入欧洲的南线新路径,实现中欧班列稳定开行,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月份至6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73列、发送7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6%,综合重箱率达98%。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图定线路由9条增至12条,累计发送货物3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4%,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经济日报)
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建设 发表日期:2022/7/8 8:55:26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网站7日消息,7月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 会议围绕推动2022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听取了4月份形势分析会各单位所提意见建议落实情况,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常规水电、抽水蓄能和“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涉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进展,以及风电、光伏产业链供需等情况汇报,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研究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会议指出,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供应链价格扰动等不利因素的挑战,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22年1-5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8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1%;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1.06万亿千瓦时;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建项目超2亿千瓦,项目储备比较充足;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9.4%、风电平均利用率95.6%、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7.4%。***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进展顺利,开工建设超九成,第二批基地项目建设已启动。但也要看到,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源网同步建设需要加强,一些地区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项目用地落实难度大,电网企业并网流程还要优化,产业链协同还要加强。 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重大水电、抽水蓄能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尽快投产。要充分认识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和月新增装机较以往大幅增长的新常态,认真抓好“三北”重点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迎峰度夏中的保供作用。要把握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重大机遇,各电网企业要主动、超前做好电网规划,加快输电通道、主网架和配电网建设;各大型央企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从供给、消费两侧,切实推动可再生能源更好更快发展。要认真抓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对规划和政策落实中存在问题,要加强协调、推动解决;对“十四五”重大基地、重大行动、重大示范,要制定实施方案、下发通知,逐项推动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任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国家能源局)